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職場的那些事

職場當中,紅不紅,是個大問題。不過,這不是楊逍能解決的問題。

  遙想兩年前,即將邁出校門之際,楊逍的老媽,一位在機關工作了一輩子的小科長,語重心長絮絮叨叨地傳授了自己的職場心得。楊逍總結概括一番,其實就一句:要成為領導的自己人。

  楊逍的上司是個年輕人,30多歲,精明強幹,一雙小眼睛隔著薄薄的鏡片犀利無比,公私分明,說一不二。基於這樣的認識,楊逍以為,滄海桑田,職場文化早已變異,老媽的經驗之談如同出土文物一般,能供瞻仰銘記,卻無法實用。

  可偏偏,萬變不離其宗。羅明就是那個透過楊逍老媽說的種種表象,牢牢把握問題本質的人。

  上司要出差,羅明肯定是要拎著包開車接送的;上司開會,一幹材料都是羅明積極準備的;上司要應酬,羅明也一定是要跟隨左右的。如果說這些事是秘書的工作,那上司的車壞了,上司家的水管漏了之類的就是保姆的工作了。羅明不是秘書,也不是保姆,做這些事情卻甘之如飴,樂此不疲,楊逍覺得,這也太狗腿了。

  可偏偏,這位上司用實際行動昭示大家,他不但安之若素,還頗為享受,明裡暗裡對羅明照拂有加。新入職的同志得去下面的辦事處鍛煉一個月,羅明卻是舒舒服服待在公司;羅明的差旅費有多少報多少,上司根本不審核;出外項目培訓,上司推薦的也是羅明。

  楊逍心理暗自跟羅明比較過,論學校,論能力,論人員,自己一點都不差,可為什麼在自己的頂頭上司那裡,總也掛不上號呢?

  羅明出差,這個季度的銷售報表和總結是楊逍做的,各式數據準確詳實,製圖精美,分析到位,交到上司手裡,一字未改就轉發給了部門所有同事。楊逍不是沒有期待的。以往,羅明總會因此在討論會上受到上司不吝言辭的誇獎,可楊逍熬了幾個通宵就等來一句風淡雲清的「辛苦了」。

  楊逍覺得鬱悶。來公司兩年多,自己好像總是游離在部門的核心之外,或者說,總是在上司的視野之外,不管你幹得多還是幹得好,沒人關心,沒人肯定,更沒人嘉獎。

  羅明跟楊逍,前後腳入職,資歷相當,是部門裡的兩個小字輩。秤與砣,分而示人,只要不是量重,沒什麼不妥,可是人的慣性思維就是這麼可惡,一看到秤就必然得提到砣。羅明的異軍突起,無疑讓很多人憤恨難平,每每這個時候,大家就會提及楊逍,你看,不是每個年輕人都那麼急功近利,無所不用其極的。

  一天到晚陪著小心照顧上司的喜好,為楊逍所不齒。這番話最開始還能安慰楊逍,雖說離上司遠了點,但群眾基礎深厚呀,更何況,酒香不怕巷子深,是金子總會發光的。可時間一長,楊逍聽出來話裡的意思,同情之外,明褒實貶。在上司那裡,拔高羅明同時就等於否定了楊逍;在同事那裡,恐怕也是這麼認為的,羅明太過耀眼,酸葡萄心理作祟,楊逍不過是大家說服自己的例證罷了。

  羅明回來以後,部門特意給開了個慶功會。

  慶功宴上,楊逍的新人特徵一覽無遺,迅速搶佔下首的角落落座,招呼自己吃好喝好的空暇之外,偶爾跟旁邊的同事小聲交談,至於上司參與的公共話題,楊逍擔心言多必失,閉口不言,唯傾聽耳。

  如果說楊逍是獨善其身,羅明就是兼濟天下。飯桌上,羅明那叫一個風風火火,談笑風生,就屬他最忙,給上司續酒,盛菜,跟各位同事舉杯。上司一番高談闊論之後,羅明一定及時跟進,以免曲高和寡,冷場。於是,推杯換盞之間,羅明成了那個必不可少的活躍分子。

  楊逍突然感到非常挫敗。背後,同事們爭先恐後議論羅明的是非;人前,卻都在卯足了勁跟他稱兄道弟。反倒是楊逍,越來越邊緣,無論是在辦公室還是在聚餐的飯桌上,彷彿總也融不進去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