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舟山眼鏡蛇

簡介
  分類地位:動物界 Fauna =>脊索動物門 Chordat =>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=>爬行綱 REPTILIA =>有鱗目 SQUAMATA =>蛇亞目 SERPENTES =>新蛇下目 Caenophidia =>眼鏡蛇科 Elapidae =>眼鏡蛇亞科 Elapinae =>眼鏡蛇屬 Naja => 舟山眼鏡蛇 Naja atra
  下屬分類:無
  中文俗名:白頸烏,包呼,蝙蝠蛇,扁頸蛇,扁頭蛇,扁子頭,薄殼蛇,吹風鱉,吹風蛇,飯鏟頭,飯匙倩,飯匙槍,黑炭撲
  英 文 名:Chinese cobra、Taiwan cobra
  地理分佈:中國大陸南部,台灣島,越南北部
  保護等級:CITES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級,「三有」名錄舟山眼鏡蛇 Naja atra
  [識別特徵]全長1000~2000 mm。具前溝牙的毒蛇。背面黑色、黑褐色或暗褐色,沒有或具有若干白色或黃白色窄橫紋,在幼體較為明顯。受驚擾時,前半身豎起,頸部扁平擴展,顯露出項背特有的白色眼鏡狀斑紋或此斑紋的各種飾變。腹面污白色,頸腹具灰黑色寬橫斑及其前方的兩個黑點。頭呈橢圓形,與頸區分不十分明顯,頭背具典型的9枚大鱗。沒有頰鱗;上唇鱗7枚,第三枚最大,它前切鼻鱗後入眶。第四、五兩枚下唇鱗之間嵌有一枚小鱗。背鱗平滑,中段21(19)行;腹鱗162~182,肛鱗完整或二分,尾下鱗38~53對。
  
[分佈]
   我國特有種。廣泛分佈於長江以南各省,西至廣西東北部、貴州、重慶東南部,包括台灣、海南及香港。
  [生物學] 棲息於沿海低地到海拔1 700 m左右的平原、丘陵與山區,見於灌叢、竹林、溪澗或池壙岸邊、稻田、路邊、城郊,甚至進入花園或住房。白晝與夜晚均見活動。捕食魚、蛙、蜥蜴、鼠、鳥及鳥蛋、蛇等。每年5月前後出蟄,11月進入冬眠。卵生,5~6月交配,7~8月產卵7~19枚,卵徑42~54 mm×26~31 mm;約經50天孵出仔蛇,全長約200 mm。
  [估計數量] 無研究資料。
  [馴養繁殖狀況] 許多動物園均飼養少量供觀賞,但多不能越冬,翌年又從野外捕來。一些養蛇場也飼養眼鏡蛇,但很少有能順利繁殖下一代,長期養下去,以人工繁殖居群供利用的。一般都是收購從野外捕回來的加以利用。
  [現有保護措施] 將眼鏡蛇列為省級重點保護動物的有安徽與海南,將蛇類所有種都列為省級保護動物的有上海、湖南及貴州。
  [應進一步採取的保護措施] 建議凡有本種分佈的省及自治區,都將舟山眼鏡蛇列為該省(區)重點保護野生動物,並在野生動物普查的基礎上,根據具體情況,有限制地允許捕捉利用。

 

感謝您願意分享您的生活經驗
返回列表